发布时间:2023-04-27 12:00:00
新华财经上海5月8日电(记者潘清)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,知识产权如何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?专家建言,从“保护为本”到“运用为本”变革知识产权制度,促使知识产权发挥最大价值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“2023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暨长三角珠三角知识产权合作联动大会”近日举行。此次论坛由南南合作促进会、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、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、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、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等联合主办。
聚焦“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”主题,各路专家展开热议。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会长田力普表示,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正向着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,将不断涌现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,并产生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知识产权。
“知识产权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全社会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,高质量知识产权大量产生,意味着大量高质量、高效率的创新产出、创新主体形成,并拥有和利用高价值专利;高质量知识产权意味着知识产权的价值被市场高度认可,意味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给予更加有效和强力的保护,意味着知识产权法律变革将会加快,意味着创新文化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形成。”田力普说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,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”。与会专家认为,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已成为共识,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,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尚存在差距。
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忠法表示,一方面,近年来我国在部分关键领域高质量创新不足,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中高附加值和高市场竞争力产品严重短缺,折射出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功能不足。另一方面,网络语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复杂多元,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转化面临较多问题。其他问题还包括:知识产权效益有待提升,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尚未建立完善,侵权成本低、维权难度大,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严重不足等。
马忠法表示,知识产权制度的使命是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,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应由“保护为本”转变为“运用为本”,促使知识产权发挥最大价值。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主要指标包括:构建门类齐全的制度体系,营造“宜商”的优良环境,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。其变革路径一是不断完善和构建新制度,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应用、提高产业运用效益,三是通过提高保护效率的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四是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,提高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效能。
今年恰逢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,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被业界视为“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”的重要方面。
南南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杨子刚表示,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形势面临诸多挑战,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,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正经历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创新驱动型国家的历史变革,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作用愈加重要。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,产品行销海外市场,或在境外设厂、并购、承建重大工程,都需要做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。
杨子刚建议,首先要培养出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,避免侵害他国知识产权,影响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顺利推进;其次要提升出海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,包括事先做好知识产权海外布局,在境外进行必要的专利和商标申请,用好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自身利益、保障国际业务正常开展。
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新华财经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下一篇:5月8日知识产权板块涨幅达2%
新浪博客